打铁花最早可以追朔到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明清,如今却濒临失传。

 

最早的打铁花活动,充满道教的色彩和行业的特征。宋代崇尚道教,道教庙观遍布全县,仅老乐山一处,就有“八宫二观一拜台”之称。社会上的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与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个祖师——太上老君,所以,工匠们与道士们可谓师兄弟。

“打铁花”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遇到道教的重大庆典,道士们也会出钱出物,请工匠们举办“打铁花”,为道教增添光彩。这无形中促进了“打铁花”活动的开展。
显而易见,“打铁花”的最初目的一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群众,扩大影响,等于做一次广告;
二是讨个吉利,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象征着事业发达兴旺。

“打铁花”前,先要在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丈余高的四角大棚,称为“花棚”,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柳树枝细密、绵软、水分多,不易燃烧),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

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用大风匣鼓风,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用的铁水需要达到1600℃~1700℃,即看到铁水迸出金花才行。打铁花虽然好看,但表演却极具危险性。

打铁花时,先把熔好的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一个拳头粗细、一尺多长的新鲜柳树棒,棒的顶端掏有直径3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汁),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盛有铁汁的上棒,使棒中铁汁冲向花棚,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铁汁遇到棚顶的柳枝而迸散开,又点燃棚上的鞭炮、烟花等,五彩缤纷、震天动地。

如有技高一筹的打花者,能一棒击中老杆,点燃最高处的烟花、长鞭炮等,称为中彩。此人将被当众报出姓名,披红戴花,奖励钱物,十分荣耀。

打铁花是中国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与民众的祈福愿望、祈福习俗,又与道教艺术的世俗化密切相关,同时还融入了豫南地区的民间信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生活内容,文化内涵丰富,很有特色。

打铁花民俗起源于春秋,虽屡有中断,因技艺依附于道教,实施依附于铁匠行业的开炉及民间年节及喜庆日等活动,故传承不绝、绵延于今。

打铁花场面恢弘壮观、气势磅礴,在民众中有很大影响。打花技艺性很强,传承困难,投入大,急需保护。 打铁花,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永靖王氏铁器铸造技艺(又称永靖王氏“打铁花”)薪火相传600年。

2008年永靖县古城王氏铁器铸造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11月,永靖县古城王氏铁器铸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永靖王氏“打铁花”是以小炼铁炉将生铁化到1600℃~1700℃高温后,把熔好的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 用撬棍或木锹猛击盛有铁汁的花棒,将铁水打上天空,使铁水四散,形成璀璨绚丽的火树银花,在空中形成“铁花火雨”的景象。

王氏“打铁花”技艺中断了20余年。近年来,永靖县大力发掘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使“永靖王氏打铁花技艺”这一民俗技艺重现于世,绽放新的光芒。
图片来源:新华网

 

相关人文地理  相关人文地理历史文化

——

01

2017-11

甘肃甘南拉卜楞寺 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 "世界藏学府 " [了解更多]

01

2017-11

甘肃甘南郎木寺(郎木寺镇)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

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同时也是藏传佛教相对发达的地方 [了解更多]

01

2018-02

甘肃平凉崆峒山 中华道教第一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 [了解更多]

02

2018-02

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

2017年3月28日,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 [了解更多]

08

2018-02

甘肃天水秦安小曲 民间艺术的“瑰宝”

秦安小曲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甘肃省东南天水市秦安县境内的古老曲艺品种 [了解更多]

大西北农家人宣传传统特色的西北农产品,包括陕西、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农村农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北农产品特产,期待有一天农村城镇建设更美好,西北农家人,加油!

more+

微博微信

联系我们

  • ©大西北农家人版权所有,本站图片和信息均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提供,如转载的图片或引用文章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QQ2497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