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尔汗盐湖,是中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由达布逊湖以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等盐池汇聚而成,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等多条内流河注入该湖。由于水分不断蒸发,盐湖上形成坚硬的盐盖,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直接修建于盐盖之上,察尔汗盐湖蕴藏有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总储量达20多亿吨,为中国矿业基地之一。
"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盐湖地处戈壁瀚海,这里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因长期风吹日晒,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面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异常坚硬。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盐湖上还有一条长32公里的公路和铁路穿行而过,是一座浮在卤水上的"万丈盐桥",公路和铁路是格尔木至敦煌公路的一段和青藏铁路的一段。
踞于巍巍昆仑山和祁连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以青藏高原"聚宝盆"之誉蜚声海内外,而柴达木盆地的心脏则是赫赫有名的察尔汗。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盐湖之一。它富足得令人惊讶的盐矿资源和长达32公里的奇异"万丈盐桥"风光,使它的名字响亮了半个多世纪。
这种盐盖承载能力很大,汽车、火车可以在它上面奔跑,飞机可以在它上面起落,甚至可以在它上面建房屋、盖工厂。著名的青藏铁路、敦格公路和中国最大的钾肥厂察尔汗钾肥厂,都是修建在察尔汗盐湖之上的。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通过盐湖,路基全是用盐铺成,长32千米,分别被称为万丈盐桥和钢铁彩虹。
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最低洼和最核心的地带。几亿年前,柴达木这里曾是万顷汪洋大海,由于青藏陆地隆起导致海陆变迁,柴达木变成了盆地。柴达木有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察尔汗盐湖最大最有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过察尔汗的记载,物产丰富,当时所用"青盐"源自此地。
在察尔汗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很早很早以前,察尔汗这里遍地都是金银珠宝,可是山神魔怪们不够本分和淡泊,为抢夺财宝而终年争战不休,这里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仙居昆仑山深处的西王母得知后,说"这太不像话了",决定摆平这些事,她命司水神放下天水来,把这些宝贝都淹了,让谁也拿不到,只留人间的后代们。于是,这里就出现了现在这样的盐湖。其实察尔汗盐湖,是古海洋经青藏高原的地壳变迁,被山峰分隔并逐渐萎缩和干涸而形成的。
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以钾盐为主,伴生有镁、钠、锂、硼、碘等多种矿产的大型内陆综合性盐湖。在察尔汗盐湖,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地貌--盐喀斯特地貌,像我们平时所说的盐钟乳和盐花就是此类地貌的体现。它有着极为丰富的钾镁盐资源,其储量达500亿吨,是中国钾镁盐的主要产地。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各种盐总储量超过600亿吨,钾肥年产量超过400万吨。湖上现已建有中国最大的钾肥企业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原青海钾肥厂)2014年产量已经超过400万吨。
盐湖自西向东分为别勒滩、达布逊、察尔汗和霍布逊4个湖区,总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察尔汗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盐湖城盐湖)大盐湖,盐资源总储量多达600多亿吨。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折算:如果架一座厚6米、宽12米的盐桥,这里的盐足可以从地球通到月球。据青海盐业专家介绍,察尔汗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至少在12万亿元左右。这里是我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盐湖卤水中还伴生有镁、锂、钠、碘等数十种矿物质,其中仅氯化钾储量就达到1.45亿吨,占全国的97%;氯化镁储量近17亿吨,氯化锂储量825万吨……均居中国首位。
察尔汗盐湖一切绿色植物均难以生长,但却孕育了晶莹如玉、变化万千的神奇盐花。盐花是盐湖中盐结晶时形成的美丽形状的结晶体称谓。卤水在结晶过程中因浓度不同、时间长短不一、成份差异等原因,形成了形态各异,鬼斧神工一般的盐花。这里的盐花或形如珍珠、珊瑚,或状若亭台楼阁,或像飞禽走兽,一丛丛,一片片,一簇簇地立于盐湖中,把盐湖装点得美若仙境。每年前来观看盐花奇观的国内外旅游者多达数万人。
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们称其为"万丈盐桥"。"桥"上路面光滑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双"。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大西北农家人宣传传统特色的西北农产品,包括陕西、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农村农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北农产品特产,期待有一天农村城镇建设更美好,西北农家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