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制约玉米产量的主要害虫。一、发生规律玉米耕葵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该虫在玉米田一年发生3代,以第二代为害最重。每年9-10月份雌虫开始产卵,以卵附着在田间残留的玉米根茬上、玉米苞叶内、杂草根部或土壤中残存的秸秆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开始孵化,以若虫和雌成虫危害小麦及禾本科杂草。由于此时小麦群体较大,根系发达,受害植株不表现明显症状,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小麦收获时开始羽化,雌虫交尾后把卵产在玉米茎基部土中或叶鞘里;第二代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主要危害夏播玉米,6月中下旬,卵开始孵化为若虫,而后迁至夏玉米的根部或近地面的叶鞘内进行危害,此期正值玉米2-3叶期,植株抵抗力弱,虫害群体又大,极易造成严重危害;第三代于8月中旬至9月中旬危害玉米或高粱,此时作物已近成熟,危害程度较小。

二、危害特点该虫主要危害夏玉米,以雌成虫及若虫在近地面的叶鞘内及根茎部刺吸汁液,呈现白粉絮状聚集危害,受害玉米初期叶鞘发黄,叶片从叶尖、叶缘开始发黄,自下而上逐渐卷曲、干枯,个别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植株矮小细弱;重者植株根茎部变粗,茎基部发黑,根尖变黑腐烂,严重时不能结穗,甚至整株死亡。

该虫一般在玉米播种过早或过晚、播种较浅、水肥管理差、土壤板结的地块发生重,在杂草较多、小麦-玉米两熟制地区发生重,玉米苗期至拔节期受害最重。除危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外,还危害狗尾草、金色狗尾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其中以狗尾草、金色狗尾草等发生量较多,是重要的虫源。

三、发生重的原因分析

1.该虫虫体小,隐蔽性强,在根部进行危害,不易察觉,容易忽视其防治。

2.玉米耕葵粉蚧抗性强,能分泌伪装和保护自己的蜡粉,防治比较困难。

3.防治技术不当,防治方法和防治适期掌握不准确,造成虫源的逐步累积。

4.小麦-玉米两熟制的种植结构为玉米耕葵粉蚧的连年发生提供了大量虫源及有利的生存条件。

5.干旱的气候条件及干燥的土壤环境有利于玉米耕葵粉蚧的生存繁殖。

6.禾本科杂草的增多为玉米耕葵粉蚧的发生提供了生存繁殖的场所,造成虫源基数不断扩大。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倒茬,在玉米耕葵粉蚧发生严重地块不宜采用小麦-玉米两熟制种植结构,可将受害较重的夏玉米地块改种棉花、豆类、甘薯、花生等双子叶作物,以破坏该虫的适生环境,减少虫源。

(2)及时深耕灭茬,并将根茬深埋或带出田外集中销毁,消灭虫源。

(3)玉米要适期播种,不能过早或过晚,播种深度要适中,一般3-5厘米为宜。

(4)及时中耕除草,尤其要注意清除禾本科杂草,可减少寄主,减少虫源。

(5)加强肥水管理,精耕细作,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抗虫能力,而且土壤墒情好对害虫也有抑制作用。

2.化学防治。由于玉米耕葵粉蚧2龄以后的若虫体表附着一层蜡粉,适应性较强,再加之幼苗期植株矮小,生活力弱。所以,在防治上要“早用药、早防治”,防治适期在2龄若虫以前,一般玉米3-5叶期,防治方法可采用药剂灌根、撒毒土和随水灌药。

(1)药剂灌根。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去掉喷雾器喷片),每株用药液量100-150克,重点喷施玉米植株下部叶鞘处和茎基部,并使药液渗到植株根茎部。

(2)撒毒土。可亩用48%毒死蜱乳油或30%毒·辛微囊悬浮剂500毫升拌细潮土20-30公斤,环撒在玉米苗茎基部周围,撒后浇水。

(3)随水灌药。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1公斤随水浇灌。

相关图文  相关内容

——

29

2017-10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技术

生育进程所需的温、光、水尽可能与最佳季节同步,是高产的前提 [了解更多]

06

2017-12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减少初侵染来源避免连作,拨除病苗和病株,施用腐熟农家肥,加强苗期管理 [了解更多]

07

2017-12

玉米稳产高产的几点建议及选购优良玉米种子

精选种子:由于种植密度增加,容易出现大小株和三类苗,按种子大小分级选种,做到匀籽下地 [了解更多]

07

2017-12

菜用玉米早熟丰产栽培技术

菜用玉米就是利用栽培的糯玉米采收青穗作菜用 [了解更多]

07

2017-12

玉米拔节期营养协调的技术措施

玉米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苗期、拔节孕穗期、成熟期 [了解更多]

大西北农家人宣传传统特色的西北农产品,包括陕西、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农村农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北农产品特产,期待有一天农村城镇建设更美好,西北农家人,加油!

more+

微博微信

联系我们

  • ©大西北农家人版权所有,本站图片和信息均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提供,如转载的图片或引用文章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QQ2497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