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六月会是青海同仁县藏族、土族村庄特有的传统文化节,已流传1400多年。每年农历六月,热贡地区的广大藏族、土族村庄都要举行当地民间祭祀活动。这是一种原始宗教氛围浓烈、文化形态与文化内涵复杂而丰富的人文现象。

它包括祭神、请神、迎神、舞神、拜神、祈祷、送神、军舞表演、神舞表演、龙舞表演等内容,是一个热贡地区藏族、土族共同参加的盛大的宗教性节日。舞蹈活动在这一盛大的宗教性节日中自始至终起着支撑的作用。

2006年5月,青海省同仁县申报的热贡六月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贡六月会的渊源有三种相关的传说。

1、传说在很久以前,同仁地区有许多猛兽危害人类,后有大鹏鸟自印度飞来,降服了这些毒蛇猛兽,藏语把大鹏鸟叫做"夏琼",为了供奉夏琼神,也为了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隆务河两岸12公里内的藏族、土族村庄都会进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由村里的法师带领供奉着夏琼神的神轿,进村做法事,大家载歌载舞,场面非常壮观。

2、唐蕃和解时,为了庆祝和平的到来,守卫当地的吐蕃将军于当年的六月十六至二十五日向当地的诸守护神叩拜,并隆重祭祀,由此发展成热贡六月会。

3、称元末明初时,元朝一支蒙汉混编的军队在隆务河谷接受了明朝的招安并在当地解甲务农。为了庆祝和平安宁,他们举行了隆重的祭典活动,祈求消灾去难人寿粮丰,热贡六月会即从此发展而来。六月会有固定的阶段时间,它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七到二十五。正式参加者是所有的男子和年轻未婚的少女,其他人只是观赏者。六月会的节目形式多种多样,气氛热烈而庄重。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河谷地带藏语的称谓是"热贡",直译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每年农历的6月15日到25日,沿着隆务河两岸的四合吉、郭么日、年都乎、吾屯、浪加、瓜什则、保安下庄等20多个土族、藏族村寨依次接力在村庙广场举办热贡六月会,藏语称其为"六月勒瑞",就是说要把这盛大的歌舞献给心中的神灵,热贡的人们通过六月会,期盼一个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寨平安,人寿安康的太平盛世。

主要习俗

热贡藏乡"六月会"是流传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廿八日定期举办,热贡群众广泛参与。它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神奇与欢乐。"六月会"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口扦"、"上背扦"和"开山"。"上口扦"是法师为自愿的年轻人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针,也称为"锁口",据说此举可防止病从口入。"上背扦"是将10--20根钢针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独特节奏的龙鼓、粗犷优美的舞姿、多彩华定贵的服饰、神秘虔诚的祈祷,给喜庆丰收的热贡藏乡带来了欢乐和浪漫。六月会"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主要活动

农历六月十七日,热贡地区的六月会祭祀活动在一个名叫四合吉的藏族村庄拉开序幕,而后,在隆务河流域的几十个藏族、土族村庄相继展开。各村祭祀活动的天数也不尽相同,长则5天,短则2天。凡举办六月会祭祀的村庄都有一座神庙,庙内供奉着本村和本地区的保护神。

六月会期间,村民们的服饰是十分讲究的,舞者必须身着盛装。男子头戴白色或红色高筒毡帽,配藏刀;女子身着色彩艳丽的藏袍,配以自然宝石作为装饰,服饰显得异彩纷呈、琳琅满目、凝重飘逸。

热贡六月会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神奇与欢乐。六月会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六月会中最神奇刺激的莫过于上口钎、上背钎和开山。

1、诵经祈祷仪式

举行祭祀活动的村庄都有一到两名"拉哇"(藏语,意为神人,汉语称为法师或巫师),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法师被认为是人与神的沟通者,能使神降临附体,代神言事。法师不是藏传佛教的神职人员,因此他的生活完全是世俗化的。但祭祀活动开始前几日,法师必须保持身体洁净,不能接触女性,并要到寺院里接受活佛们的洗礼,举行诵经祈祷仪式。这是一项在六月会祭祀活动开始前的重要仪式,也是热贡六月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特点。

2、以舞娱神

六月会祭祀活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舞娱神"。六月会从头到尾贯穿歌舞表演,主要分为拉什则(神舞)、勒什则(龙舞)和莫合则(军舞)三大类,在不同村庄呈现出多样性。拉什则类似像巴西的桑巴舞,由健壮的青年男子执鼓表演,动作铿锵有力,勇武之中又不乏洒脱。勒什则的舞姿轻盈奔放,向龙神唱赞歌、念颂词、跳舞、上香焚纸,保佑村民人寿年丰。莫合则是一种古代藏族军队舞蹈,它是同仁地区三大舞蹈之一,舞者左手执弓,右手持剑,头戴圆形红顶丝坠帽,身佩红绿彩带,头戴虎豹面具,高喊"喔哈--喔哈--喔哈"的口号,舞出两军交战的场面,表演威武剽悍。这些舞蹈,再现了青藏高原上古老的军事文化和民间文化风貌。

各村在祭祀活动当中要相互进行礼仪性的客演,10至20人不等的舞队必须在法师的带领下行进。当客演舞队到达异村时,东家组织全村的人出村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茶饭招待。而后,双方舞队在各自法师的带领下表演,共同娱神。同时,向众人展示其各自舞蹈的独特风采。

藏族、土族人民通过"以舞娱神"这种古老的舞蹈祈求神灵保佑这方土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这是这一古老民间祭祀活动的终极目的。整个祭祀活动处处显现出原始巫风的遗迹。在这里,"巫风就是舞风","祭坛就是舞坛",他们的舞蹈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体系之完整规范,在当今现存的民间舞蹈文化形态中是较为罕见的。

3、上口扦

上口扦是法师为自愿的年轻人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针,也称为"锁口",据说此举可防止病从口入。

热贡六月会

4、上背扦

上背扦是将10--20根钢针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独特节奏的龙鼓、粗犷优美的舞姿、多彩华贵的服饰、神秘虔诚的祈祷,给喜庆丰收的热贡藏乡带来了欢乐和浪漫。

5、开山

开山是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把鲜血撒向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和勇敢的品格。

传统舞蹈

在另一个村子,一位老人讲了龙舞和军舞的起源。那是在藏王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时,唐朝和吐蕃在今同仁与夏河交界的甘家等地对峙,并时有征战。后来双方的高僧从中调和,双方终于停战,归于和平。吐蕃军队为庆贺和平的到来,便在此地跳起军舞--"莫合则"。为了表示今后不再打仗,表演者们临结束时将手中的军棍一一折断。后来再表演时,就把军棍当做道具保存下来,不再折断了。那些吐蕃军队后来在同仁落户,把军舞也带到了这里,世代相沿至今。老人还说,当初军舞跳得正热烈时,从驻地的达加央措(达加兰海)里出来了两条龙,一个头似虎,一个头似豹,和跳舞的人们一起欢乐,它们跳的舞就是龙舞--"勒什则"。

祭拜过山神之后,激动人心的盛大舞蹈开始了。当地人说,四合吉村跳的是神舞--"拉什则"。当然,也有人认为,四合吉村的傩舞包含了神舞、军舞和龙舞,是一种综合性的傩舞,应该也有其依据,但从整体来看,其核心部分应该是神舞。"拉什则"是一个祭祀山神、二郎神、龙神及其他地方保护神的舞蹈,也是一种融本教、佛教、道教等多种信仰为一体的大型祭神民俗庆典活动,目的是祈求各路神灵保佑地方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那天,站在全部穿着节日盛装的藏人中间,像他们一样,虔诚地看完了神舞的全过程。因为舞蹈的时间比较长,强度也比较大,一般都是青壮男子参加,年纪大的都去维护现场秩序了。在中午热烈的阳光下,数十名剽悍英武的藏族男子手持绘有苍龙或八宝图案的面鼓,一边击鼓,一边变换着队形铿锵起舞。 这些舞蹈动作和队形都有不同的涵义,如"拉什则"即请神,是由法师率领舞队煨桑,并面向煨桑台高喊"拉甲洛、拉甲洛",欢呼万能的神取得了胜利;"唐尕西哈德"即白雕展翅,是舞者模仿藏族人所崇敬的白雕的凌空飞翔;"东尕也切"即右旋海螺,跳舞时队形模仿右旋海螺盘旋扭身,形似白海螺,而白海螺是藏人眼中的吉祥之物……

与军舞和龙舞不同,神舞中有女子参加。卓玛说,参加神舞的女子必须未婚,有的村子限制在18岁以上,而四合吉村则是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未婚都可参加。这个华丽而庄重女子群舞藏语称为"嘎尔",据说是就由西王母娘娘编创并献给十三战神的那套舞蹈。这种舞蹈从头至尾只有一种同样的舞步,盛装的藏族少女们先是缓慢地向前走三步,然后向四方敬献哈达,神情是那么庄重虔诚,连平时喜欢打闹的小女孩也都忽然安静下来,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对神的崇敬。

一切都弥漫在肃穆神秘的氛围中,藏民们铿锵有力的舞姿和时而发出的高亢的声音都使人不由自主进入到一种遐想中。而作为一个身处事外的汉族人,我为自己无法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到深深的遗憾。这是两种本质截然不同的文化间的隔膜,也是心与心之间的隔膜。 神舞最后的一部分可谓荡气回肠,上百名男女舞者排列整齐,模仿右旋白海螺的样子,不断变换着队形,在阔大的场地上演示着人与神的交会与狂欢。

四合吉村的神舞一直要跳3天,每天都重复同样的舞蹈。最后一天的下午,所有的舞蹈都跳完了,所有人都整齐地排列在神庙前,所有的供品都被分到每个人手中捧着……法师站在庙门的台阶上泼洒酸奶和酒……众人齐声高呼,然后排队走上煨桑台,把所有的供品全部倒入火堆。在漫天的烟雾中,隆达四处纷飞,海螺声悠长而肃穆,藏民们把最好的献祭全部献给了神。

一年一度的热贡六月会,是青海同仁县境内隆务河谷藏族村庄特有的以愉悦神灵为主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热贡六月会的祭神方式在全藏区是独有的,追溯其渊源尚无史料记载。六月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固定的阶段时间--每年农历六月十七到二十五举行。但并不是所有村庄都同时开始,而是各庄错路开来以利于互相邀请观赏。

二、这是一个在敬神的庙中(而不是供佛的寺中)举行的供奉山神的出节日。传说受人们尊敬的大的山神在这一天到庄子中做客,主人要极尽热情好客之道。只有山神高兴,才能保佑村庄的吉祥平安。正式参加者是所有的男子和年轻未婚的少女,其他人只是观赏者。

三、节日活动的主持者是村庄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和本庄的法师。长者代表着民意。而法师则上达民意下传神旨,可预知吉凶祸福、除宰祛病。

四、六月会的节日形式多种多样,气氛热烈而庄重。各庄的活动大同小异,各庄都为愉悦神灵极尽能事。具体日程少则包括煨桑、请神、龙鼓、舞蹈、祭祀等,多则还有上口钎、开山、小品和山歌等。

五、热贡六月会亦称血祭娱神节。其中最为引人的是上口钎和开山--虔诚的人们奉献自己的肉体和鲜血取悦山神。热贡六月会是个有待深入研究的民俗节日。而真正揭开它神秘的棉纱,需要更多学者的探究。 在黄南,时刻都感受到一种异质文明的巨大冲击,那些流传在民间的传说和神话也许是无法理解的,但它们与当地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早已成为他们的信仰。不会去追问神是否存在,是否真的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对于在中国内陆平原上长大的人来说,西部阔大高原的一切都是风景。这不仅因为"距离造就了美",更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黄南,在阴历六月明亮的阳光下,感到了这种深深的震撼。

热贡六月会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特点,它集仪式、庆典、歌舞、民间小戏表演为一体,具有艺术学、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六月会蕴含着青藏高原千百年来宗教历史、民俗风情丰富又朴实的文化内容,六月会神奇与欢乐的表现形式,带有浓厚的苯教的遗俗,它只在民间举行,娱神娱人,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淳朴、虔诚、热情的性格。热贡六月会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是祭神愉悦的重要载体,它是热贡地区民间宗教保持多神崇拜的原始形态,更是民间艺术得以存活而又兴盛不衰的根本所在。目前,热贡六月会还是个有待深入研究的民俗节日,真正揭开它神秘的棉纱,需要更多的探究。

相关人文地理  相关人文地理历史文化

——

01

2017-10

青海胡杨林秋景迷人 苍凉间尽显壮美

秋日里风光旖旎的格尔木胡杨林 [了解更多]

02

2017-11

青海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是中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 [了解更多]

01

2017-12

青海湟中大金瓦寺

大金瓦寺又叫大金瓦殿,传说是宗喀巴大师的出生处,大师出生时的脐带血滴在这里 [了解更多]

08

2018-01

青海玉树卓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树卓舞种类繁多,其内容以对家乡、自然风光等的歌颂为主,同时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了解更多]

08

2018-01

青海撒拉族婚礼-研究突厥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在撒拉族婚礼中迄今还保留着敬献 "羊背子 "等古老的突厥民族婚礼习俗 [了解更多]

大西北农家人宣传传统特色的西北农产品,包括陕西、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农村农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北农产品特产,期待有一天农村城镇建设更美好,西北农家人,加油!

more+

微博微信

联系我们

  • ©大西北农家人版权所有,本站图片和信息均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提供,如转载的图片或引用文章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QQ2497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