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种植黑稻米,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西汉时代,张骞还未出以前,在汉中家乡成固(今陕西城固、洋县一带)读书。有一天,他在柳林内读书困倦,依树入梦,梦中游历了斗牛宫,拜谒文曲星求问前程。文曲星告诉他:“前程万里。”张骞又问何时发迹。
洋县黑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洋县黑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洋县黑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洋县黑米色泽乌黑,内质色白,煮成粥为深棕色,味道浓香,营养价值甚高。据1981年陕西省粮油检测站化验分析:黑米含蛋白质8.5%,比普通大米高1.7%;含赖氨酸等八种氨基酸,比普通大米高15%。另据商业部有关部门化验分析:黑米每百克内含维生素B10.21毫克,B20.16毫克,含脂肪2.8%,另外含磷、钙、铁、锌等无机成分也比较高。
常食洋县黑米,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强身、明目活血的作用。若用洋县黑米与陕北红枣煮粥,更是味美甜香,被人们称之为“黑红双绝”。用洋县黑米配以白果、银耳、核桃仁、花生米、红枣、冰糖、苡米做成“黑米八宝粥”,是难得的高级滋补美食。如能长期服用,可以益寿延年。
洋县黑米产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洋县北靠秦岭、南临巴山,是世界珍禽朱鹮的栖息地。
洋县黑米古称"粳谷奴",外皮墨黑,内芯雪白的,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称。洋县黑米具有较高的营养和滋补价值。2006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洋县黑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洋县地处汉中盆地东端,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阻隔,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其中,形成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的小盆地。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气候特征,为黑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黑稻分布于该县汉江北岸的马畅、湑水、戚氏、城关一带。其海拔460-480米,年干均气温14.7℃,年降雨量813.6mm,年日照时数1824.6小时,无霜期239天。与汉中相比较,冬季稍暖,夏季稍凉。黑稻生长、开花时期的气温多在25~30℃之间。全县23万亩水田均适宜黑稻种植,尤以县境西部渭水河畔5万亩老田区为理想的黑稻生产基地。该区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良好,光热充足,土壤肥沃,以冲积沙质黄壤为主,有机质子均含量3.78%,PH值7.4,硼、锌、锰、铜等微量元素齐全。土壤色泽青黑,生产出的黑米墨黑透亮,米质细密。
洋县黑米入食,煮成米饭,深棕带黑,疏松爽口,味美醇香,不粘不腻,入口有嚼头,富清香,风味独特,易于消化。黑米煮粥,深棕带紫,黝黑醇香,晶莹透亮,可与琼浆玉液媲美。以文火慢煮成粥,其效能最佳。黑米与红枣相煎,谓之"红黑双绝",有喜庆之色,其味甘醇,营养价值颇高;如果再配上百合、天麻、银耳、白果、核桃仁、花生仁、薏米、冰糖等,便成为难得的"黑米八宝粥",是一种高级滋补美食。陕西已将"黑米粥"列为招待外宾的风味食品。
许多外国首脑、高级官员和各国知名人士品尝尝后,无不交口称赞。1990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亲点要用洋县"黑米快餐粥"招待贵宾。黑米炖鸡(子鸡),别具风味,营养极佳,曾被列为皇宫"御膳"之一。近年来,秦洋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汉中地区米厂,将黑米加工成"快餐黑米粥"、"黑米羹"、"黑米糕点"和"黑米酒"等方便食品、饮料,畅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欢迎。美国纽约的西班牙餐厅,用黑米和墨鱼一齐烹煮,上面浇上稠浓的大蒜汁,成为轰动一时的名菜佳肴。
伪劣品鉴别
第一招看光泽。正常黑米表皮层有光泽,劣质黑米没光泽。
第二招看表皮。正常黑米用手抠下的是片状的东西,若是粉状的则是劣质黑米。
第三招看米心。正常黑米的米心是白色的,而普通大米的米心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用大米染成的黑米,外表虽均匀,但染料的颜色会渗透到米心里去。
第四招看泡米水。正常黑米的泡米水是紫红色,稀释以后也是紫红色或偏近红色。如果泡出的水像墨汁一样,经稀释后还是黑色,就是假黑米。
大西北农家人宣传传统特色的西北农产品,包括陕西、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农村农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北农产品特产,期待有一天农村城镇建设更美好,西北农家人,加油!